提起礦區,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光禿禿的山體、飛揚的塵土。但在初秋的通遼霍林郭勒市北露天煤礦生態恢復治理區域,人們看到的卻是與之截然相反的景象:樟子松、沙棘等喬灌木枝繁葉茂,醉蝶花等山花迎風綻放,遠望山體一片綠海,松雀鷹、狐貍等動物也在這里安了家。
霍林郭勒市北露天煤礦生態恢復治理區域。(攝影:張啟民)
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的北露天煤礦是通遼市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一個代表。目前,通遼市已建成綠色礦山40家。
通遼市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50多種。如何在經濟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推進礦區地質環境修復治理,是通遼市必須要做好的一道“必答題”。
通遼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綠色礦山建設作為筑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成立了通遼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通遼市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構建了“政府引導、部門協同、企業主建、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將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年終績效考核體系,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各項工作任務有效落實。
對各類礦山分類施策,科學合理設定綠色礦山建設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樣更能靶向發力。通遼市對持證在產的大中型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目標要求,結合實際分解下達各旗縣市區年度建設任務。對持證在產的小型礦山,明確約束性指標要求和底線要求。針對砂石土類礦山生產規模小、工藝簡單的特點,執行適應其生產實際的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同時,分類開展綠色礦山評估、復核工作,目前已對42家不符合要求的礦山企業移出綠色礦山名錄。
霍林郭勒市和扎魯特旗突出草原生態特色,不斷持續加大露天煤礦的生態恢復治理力度,扎哈淖爾露天煤礦和一號露天煤礦實現露天煤礦“5G+無人駕駛”智慧礦山建設;通遼市北部發展煤、電、鋁、水、灰、土、熱緊密聯系的立體循環、綠色環保模式,礦山企業創新集成“‘生態+農業’、牧業、林果、文旅、研學”產業融合新路徑……通遼市堅持創新為先,在礦區環境、資源開發、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科技創新、礦地和諧等方面不斷探索綠色礦山建設新模式,賦能綠色發展。
礦區生態治理成效顯著。(攝影:張啟民)
持續發力,才能讓礦山更綠。通遼市堅持生態優先,持續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統籌推進生產礦山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做到“新賬不再欠,老賬加快還” 。切實壓實礦山企業治理修復主體責任,嚴格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義務,統籌用好礦山生態修復基金,積極構建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監管工作機制,確保應治理區域全部完成治理復墾。目前通遼市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0.778平方公里,完成全部歷史遺留礦山圖斑治理任務。
2024年,通遼市確定了8家企業重點打造綠色礦山,按照自治區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指導企業編制《綠色礦山建設發展規劃》,督促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高效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同時,組建專家指導組對企業進行跟蹤指導和協調服務,計劃11月底前完成創建工作。
如今,綠色已成為通遼市礦山最鮮明的底色。下一步工作中,通遼市將全力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進一步加強小型礦山、停產礦山和即將閉坑礦山的礦山生態修復等工作的監督管理,全面提升礦山生態環境質量,堅決守住生態安全底線。(作者:王曉飛 陰文娟 張啟民)
責任編輯:田豐